三季度神经肿瘤多学科诊疗小组学术活动总结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m.jpm.cn/article-122749-1.html

时间:年9月28日

地点:放射科三楼会议室

活动形式:多学科病案讨论

活动主题:颅内多发病变诊治

活动内容(简述):

神外一陈俊瑜医生汇报病史:患者王某珍,女,67岁因“发现颅内占位5月余”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多年,口服伲福达控制血压尚可,5月前自行停药;查体:神志嗜睡,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光反射存在,颈软,双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年3月在外院MR示:颅内多发占位。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我科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神经内镜切除部分肿瘤,见肿瘤位于侧脑室额角,肿瘤外侧可见侧脑室壁,肿瘤颜色呈灰白色,血供较丰富,质地较韧,切除部分肿瘤组织并送检,在显微镜下彻底止血。

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神经内科许康主任:从颅内多发病变的临床诊断思路进行讲解。颅内多发病变包括: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寄生虫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颅内肿瘤,诊断依据主要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立体定位脑组织活检治疗等,分别讲述了脑静脉梗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瘤及脑寄生虫病的典型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

影像科王佳副主任:主要从常见颅内多发病变的影像诊断来进行了讲解。患者颅内多发占位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变包括先天畸形、外伤、脑血管病、肿瘤、感染性疾病、代谢免疫及变性疾病,①神经纤维瘤病2型可有前庭神经鞘瘤,合并有脑膜瘤、脊索瘤,星型细胞瘤以及脊旁后根神经鞘瘤,②结节性硬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诊断标准有脑皮层结节,室管膜下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型细胞瘤;③VHL综合征:多发的,多器官的良恶性肿瘤症候群,视网膜、脑干、小脑或脊髓的血管母细胞瘤,腹腔脏器的病变,嗜铬细胞瘤、肾囊肿或肾细胞癌、胰腺囊肿等。④转移瘤:多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灰白区,原发病灶多为肺癌、乳腺癌,有结节肿块型,环形强化型,囊型,出血型,钙化型;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起源局限于脑,脊髓,软脑膜,视网膜,玻璃体,治疗为甾体内激素治疗、放疗、化疗及手术。⑥生殖细胞瘤:起源于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的残余组织,青少年男性多见,磁共振等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可有小囊变,DWI弥散受限,明显强化,脑脊液播散。

肿瘤科程春来主任:对于原发性中枢性淋巴瘤通过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没有意义,激进的全切可能增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以安全获取诊断所需的组织为目的,目前肿瘤科治疗包括:激素、CHOP样的化疗、大剂量系统性MTX化疗(HD-MTX)、放疗。如病变呈多灶性,通常需全脑放疗(WBRT),如较为局限,可行精准放疗,患者90%有反应,50%患者可完全缓解(CR)或接近完全缓解(uCR)。另外通过以MTX为基础化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应考虑WBRT巩固治疗。此类疾病整体预后差,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局部复发.通常老年人预后差、幕下比幕上好、单发比多发好、综合治疗比单一治疗好。

神经外科一病区岑波主任:通过对此次多学科活动交流,使临床医生对此类病例的诊断思路、治疗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优化了诊治流程,以后能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yw/1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