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笔谈ZimmermannLab



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点击“蓝色字”   李厚轩,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医院牙周病科主任。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南京大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专业主任。长期从事牙周病防治的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牙周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牙周组织再生,临床擅长各型牙周病的诊治、牙周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及疑难病例诊治。主持各级科研课题研究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9篇。主译专著2部,参译专著1部。

作者姓名:程 远,吴 娟,李厚轩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创新团队(CXTDB);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QRX);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项目一般性课题(YKK)

作者单位:南京大医院,医院牙周病科,江苏南京

通信作者:李厚轩,电子信箱:lihouxuan_0

.   Zimmermann-Laband综合征(Zimmermann-Labandsyndrome,ZLS)是一种罕见的以颅颌面部畸形伴有早期口内弥漫性牙龈纤维增生为特征的综合征,由Zimmermann在年首先报道[1]。ZLS患者通常表现为鼻突出,耳垂厚软,指甲、远节或中节趾骨发育不良或缺失。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巨肝或巨脾、脸部和身体多毛、智力障碍,伴或不伴有癫痫等。

1 ZLS的分型及分子基础

  ZLS的既往报道中主要是散发病例,其遗传模式并不明确,目前认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均有可能。根据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信息,目前ZLS主要分为两型,分别为ZLS1型(OMIM#)和ZLS2型(OMIM#)。ZLS1型是由常染色体KCNH1基因1q32位点突变所致,ZLS2型是由常染色体ATP6V1B2基因8p21位点突变所致,两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2]。目前报道的相关病例中以ZLS1型为主,ZLS2型少见。

  ZLS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年Seip[3]发现,两兄弟的面部畸形综合征可能与其母亲孕前及孕期服用苯巴比妥有关,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Abo-Dalo等[4]和Castori等[5]先后报道了ZLS2型ATP6V1B2基因突变的病例,报道中除了常见的临床表现外,其中1例患者几年后出现单侧完全性耳聋及严重的智力缺陷,另有1例患者听力无明显异常,但也出现认知障碍及智力缺陷。目前,尚不能确定ZLS2型突变位点与听力障碍及智力发育是否有关,需进一步验证。

2 ZLS的临床表现

  年Castori等[5]在文献回顾中分析了50例ZLS患者的临床表现(男23例,女27例),其中来自于4个家系的14例患者有家族史;其他的散发病例中,2例患者的父母有血缘关系;另发现6例患者的其他家庭成员中也有ZLS相似的临床表现。

  ZLS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5-6](表1)。最显著的临床特点为牙龈增生(常为出生或出生几个月后发生)、指甲发育不良或缺失(伴或不伴有趾骨发育不良或缺失)。多数患者是在幼儿期因牙龈增生影响牙齿发育、发音及美观就诊,需引起口腔医生的注意。年Castori等[5]曾报道1例具有典型临床特点的ZLS病例,资料如下。患儿女,5岁零6个月,颈短,额部见美人尖,眉毛浓密,睫毛长,眼睑裂轻度拉长(睑裂缝长约2.6cm、内眦间距3.2cm、外眦间距8.4cm),鼻中隔突出,鼻骨发育不全,鼻尖松软,人中突出(长1.5cm),耳廓厚且呈螺旋状(耳长5.7cm);上下颌牙龈肥大,乳牙正常萌出,牙龈覆盖至牙冠中1/3;手脚完全无甲,2~4手指短且末端尖细,右手第3指相对细长(图1~3)。

  ZLS的非特异性表现主要有多毛症、发育迟缓或癫痫,颅颌面部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鼻软、鼻头大而圆、唇厚及巨口,还有一些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关节松弛、扁平足和拇指外翻,伴或不伴有脊柱弯曲异常。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家族中无对应基因突变的成员同样也可能表现出ZLS的部分临床特点,如牙龈增生、圆状鼻、厚耳等。

3 Z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ZLS患者切除的牙龈组织符合牙龈纤维瘤病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棘层增生、上皮钉突伸长、上皮下方是致密的胶原纤维束;而其皮肤组织却无明显的上皮增厚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现象[7]。虽ZLS具有明显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但其诊断的金标准仍为基因检测。ZLS典型临床表现需与其他以牙龈增生为特点的疾病相鉴别[8](表2)。

3.1 药物性牙龈增生 其有明显引起牙龈增生的用药史(如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环孢菌素等),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

3.2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广泛的牙龈增生,影响牙齿萌出、发音及美观。该病的诊断也需依赖基因检测,目前已明确的相关基因为SOS1[9],但仍有部分患者SOS1基因未发生突变,这有待进一步研究[10]。

3.3 伴有牙龈广泛增生症状的综合征 其包括Murray-Puretic-Drescher综合征、Ruther-furd综合征、Cowden综合征、Cross综合征等。Murray-Puretic-Drescher综合征又称为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皮肤肿瘤、丘疹、牙龈增生及关节屈曲挛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的诊断需结合家族史、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来确定,典型的病理表现为皮肤的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发生玻璃样变性[11]。Ruther-furd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牙龈增生(常伴有牙齿萌出异常)、角膜浑浊[12]。Cowden综合征是一种由PTEN基因胚系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典型特征为多发的错构瘤,可能伴有口腔乳头状瘤或牙龈增厚或鹅卵石样增生[13]。Cross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牙龈增生肥大、牙槽骨突出、唇部突出、眼部和皮肤色素减退、痉挛性四肢瘫痪和手足徐动症伴有重度智力低下为典型的临床表现[14]。许多疾病均有牙龈增生现象,需根据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基因检测等进行鉴别诊断。

4 ZLS的治疗

  关于ZLS的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指南,以对症治疗为主。口腔治疗方面,广泛的牙龈增生可采用激光、电刀和手术刀等在局麻下行牙龈切除术、牙龈成形术或牙周翻瓣术;异位萌出及未萌出的牙齿可通过正畸辅助治疗。牙龈增生易复发,定期复查和良好的菌斑控制有利于降低牙龈增生的复发率。Tripathi等[15]指出,若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患者牙龈增生复发,建议恒牙完全萌出后再行牙龈切除术。ZLS患者都需尽早接受精神运动评估,密切   ZLS是一种罕见的以颅颌面部畸形伴有早期口内弥漫性牙龈纤维增生为特征的综合征。依据其突变位点不同分为两型,二者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牙龈广泛增生、指甲发育不良或缺失(伴或不伴有趾骨发育不良或缺失)是最显著的临床表现。ZLS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其诊断依赖于基因检测。ZLS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定期复查、积极处理。ZL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

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yw/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