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了肝内结节,是不是癌症前兆



一位姓刘的大叔做B超发现肝内出现了2cm大小的结节,心里很是惶恐、紧张,医院,他担心的是这个结节会不会是肝癌?是否会恶化?还能存活多长时间?

刘大叔的疑问,是很多人发现肝内结节后的第一反应,其实,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下,发现了结节以后,我们不必紧张和担心。

据统计,在已发现的肝内结节中,良性结节和普通结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肝内结节常见的有肝硬化的结节、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肝囊虫病等,还有不均匀脂肪肝。

其中恶性的结节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肉瘤、胆管癌、肝血管瘤、肝纤维瘤等。

因此,肝内结节(占位)不都是肿瘤,更不全是恶性肿瘤!所以不用一看到肝脏结节或者占位就“谈虎色变”。

但是,高危人群要警惕!

所谓高危人群,包括三类人群:

首先是有肝炎、肝硬化且甲胎蛋白持续升高的人,如果肝内发现小结节,发生微小肝癌的几率非常高;

第二类高危人群是甲胎蛋白持续升高,尽管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但患者出现了消瘦、转氨酶升高等异常情况,临床医生高度怀疑微小肝癌的可能性,此时通过碘油CT可确诊;

最后一类高危人群是,肝癌术后或局部消融治疗后的患者,如果甲胎蛋白不能下降到正常值或者降到正常后又上升的人,很可能微小肝癌已经在肝脏其他区域复发了,同样需要高度警惕。

也就是说发现了结节,同时又伴有AFP升高,你才可能需要治疗,并且是早期治疗。要知道,早期治疗效果是好的。

发现肝内结节怎么办?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怀着乐观豁达的心态,提高身体免疫力,是预防癌症的好办法;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有乙肝、丙肝的人群,要严格戒酒;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是定期检查。定期观察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进行B超检查等。

对于超过40岁的男性或超过50岁女性,具有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以上指标的检查。而前述三类高危人群,最好3个月检查一次。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密切随访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有可疑结节,需复查增强CT或增强MRI,检测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癌。

对于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HGDN)的密切随访是十分必要的。在随访中若发现HGDN的体积增大、出现“结节内结节”、AFP升高等转变都建议予以积极干预。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具有较高的癌变机率,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现有的辅助检查难以将其准确定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又受到穿刺部位和技术的限制而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手术切除。Lencioni等发现癌变的发生与结节大小、细胞异型程度有一定关系,直径2cm的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率较高,主张尽早手术切除,直径较小的结节则应该密切随访观察。Borzio等研究显示HGDN发生癌变的最长时间为27个月,因此建议对于不典型增生结节的随访时间不应少于27个月。一旦发现有结节明显增大或癌变趋势如AFP升高、影像学变化时应进行干预。

温馨提示

我们精心为您准备各类健康资讯,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yw/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