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经络是什么经络真的存在吗气血与经络存



经络是运行人体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针灸、按摩等各种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沿经络及各穴位施加物理刺激(砭石、推拿、针灸、刮痧、电脉冲、微波等),能对脏腑及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在现代人身上针刺能出现沿经感传,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即消失或者减弱。

经络包括静脉和络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有固定的循行部位。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循行于浅表,纵横交叉,网络遍布全身,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经穴全息,说的是某些穴位群包含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例如,在一个小小的耳朵区域内,就有反映全身所有脏器的穴位。在鼻子、脚掌、手掌也是这样,甚至在每一个小小手指节的区域内,也可以找到反映全身所有脏器的穴位。

你看,在古人留下的经络图上,经络的路线和穴位(学名叫腧穴)的位置都画得一清二楚,所以,只要拿把解剖刀,按着这张图,不就可以在身体中找出相应的管道之类的东西了嘛。

然而很不幸,就是偏偏找不到这样的东西。针灸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管道。那么这种管道可能是与血管、淋巴管或神经纤维差不多的东西。咋就解剖不出来呢?

试过了,才知道,想用传统的解剖学研究针灸和经络是行不通的。

当针刺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起了作用时,病人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沿着对应经络路线在走动。这种感觉常常是酸、胀、麻、热、冷、痛或电击感。偶尔这些感觉中的某一种会单独出现,但在多数的情况下,是酸、胀、麻的混合感觉。

在针灸古书中,这种感觉称为“气感”或者是“得气”。得气一词首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意思就是,医者将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又称“气至”或“针感”。

如果针刺“得气”,就说明成功,“得气”时,不但病人有酸、胀、麻等感觉沿着经络路线爬行,大夫也会感到针被“吸住”了,很“涩”,不易转动,也不易拔出。

中医认为“气血”是按季节、月相、时辰在经络内循行的。不但有在季节、月相和时辰级别的“慢变化”,还有分、秒、毫秒等级别的“快变化”。我们这里只探讨时辰级别的变化,也就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之所以用“子午”这两个时辰来命名,是因为“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辰是一昼夜之中天地阴阳的两个转换点。我们人体气血的运行与天地自然相应的,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是环流不息的。一天中的十二时辰是与人体十二经脉相对应的,不同的时辰,人体气血盛衰在经络中的循行就像潮水的涨潮退潮一样,会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而相应地变化,就好像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一样。一年之内有十二个月,一日之内有十二时辰,都是阴阳有规律地消长运动的结果,自然界万物也会随着做出适应的变化,人体亦然。

古人不但指出了十二经络气血循环的走向,而且还认为气血从肺经开始循行十二经脉,在一呼一吸之间,脉行六寸,一日一夜的时间中,照这个顺序要往复在全身循行五十周,即日行二十五周,夜行二十五周。这就是说,气血在24小时内就能跑遍全身50圈。对于这一点,在《灵枢》中,有着好几篇的专题论述,例如五十营篇、卫气行篇、营气篇,卫气篇、营卫生会篇等文中,都曾将营卫气血环绕运行五十周承接会合等情形,详细的分析与阐释。由此衍生出子午流注的针灸古法,就是适应着气血在周身的运行,定出了它的盛衰的周期性,作为按时开穴针刺的时间。虽然气血在24小时内可以全身循行50周,但还是有个时辰的盛衰,于是现代人为了简化,把十二时辰跟十二经进行了一一分配,每个时辰的总有某经处于最盛,就有了下面这种简化版的对照表。

我们就逐个简略看一下。

1、子时(23点至1点)足少阳胆经

子时睡得足,木有黑眼圈。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这就是说少熬夜,最好11点前就睡,以便胆经好好工作。那些黑眼圈、胆结石者,通常是睡得太晚。

2、丑时(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那些熬夜到一两点还不睡的,你脸上的暗斑就可能跟这有关。

3、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寅时睡得熟,色润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4、卯时(5点到7点)手阳明大肠经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5、辰时(7点到9点)足阳明胃经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6、已时(9点至11点)足太阴脾经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7、午时(1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那些大中午还跳绳、跑步的,快快停掉吧。

8、未时(13点到15点)手太阳小肠经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毒降火。

9、申时(15点至17点)足太阳膀胱经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10、酉时(17点至19点)足少阴肾经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11、戌时(19点至21点)手厥阴心包经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12、亥时(21点到23点)手少阳三焦经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王洪刚老师亲自调理肩周炎:

添加古法经络分院长,邀请你进公益课群。

经道堂直播间

学员反馈

传承中医文化,为全民大健康助力!全国50多个城市巡讲

??????不推销,不卖产品。

来到现场的你将收获从来没有见过的绝技和感受:

.3-5分钟调理颈椎问题

.3-5分钟调理肩周炎

.3-5分钟调理腰脱,腰椎问题

.3-5分钟调理腿膝盖,半月板,滑膜炎等问题

.3-5分钟调理头痛偏头痛

.3-5分钟调理视力减退

.3-5分钟调理耳聋,耳鸣,听力减退

.3-5分钟调理鼻炎鼻塞,嗅觉减退

.3-5分钟调理甲状腺问题

.3-5分钟调理咽炎,久咳,呼吸系统问题

.3-5分钟调理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纤维瘤,钙化等问题

.3-5分钟调理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痛经,尿频,尿急,漏尿,子宫肌瘤,软巢囊肿等妇科常见问题

.3-5分钟调理男性前列腺,尿频尿急等问题

.3-5分钟调理胃胀,胃痛,不消化

.3-5分钟调理心慌,气短,胸闷,心悸,心绞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现场调理你身体病痛并把技术无私的教会大家,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添加古法经络分院长刘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ys/1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