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系列丨软骨性肿瘤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作者:魏婷

病史:

女,24岁,左侧髂骨肿瘤扩大切除。

镜下图像:

病理诊断:

(左髂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局部骨皮质侵蚀。

定义:

良性软骨性肿瘤,有特征性分叶结构,梭形或星形瘤细胞位于丰富的黏液样或软骨样基质中。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以10-29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期,占60%以上。临床以疼痛为最常见症状,病史可长达几年。其次是局部肿胀,这在小骨尤为明显。

部位特征:

典型的病变部位是在长骨干骺端邻近骺板或离骺板有一小段距离。有时肿瘤会像软骨母细胞瘤一样骑跨在骺板两侧,但很少是纯骨骺性肿瘤。长骨中以胫骨干骺端最为好发,约占1/3.在长骨以外最常见于足部短骨。因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下肢骨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影像学改变:

X线为良性骨肿瘤改变,典型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偏位的边界清楚的纯溶骨性地图样、分叶状骨质破坏。有时在肿瘤周边有薄层硬化带。局部骨密质可以膨胀。手足部短管状骨的病变使整个骨梭形膨大。虽然是软骨性肿瘤,但X线中出现钙化和骨化的病例十分少见,有时可见残存的骨小梁横穿骨质缺损的部分,将肿瘤分割成叶。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情况也十分少见。虽然病变可以使骨密质破坏造成局部膨胀,并突入周围软组织,但X线片仍为边界清楚的良性肿瘤表现。

大体病理:

大体为境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质地坚实,类似灰白色纤维软骨,而不是淡蓝色半透明或粘液状透明软骨。肿瘤表面的骨密质可因侵蚀而明显变薄,但周围仍有完整的骨膜包裹。肿瘤内缺乏钙化或骨化物质,肿瘤体积一般较小,直径很少超过5cm,切面为实性肿块,无坏死、囊性变或液化。

病理组织学特征:

肿瘤的名称代表了构成肿瘤的细胞和基质成分多样性的组织学特征,镜下有特征性分叶结构。软骨、纤维和黏液这三种主要成分分布于小叶的不同区域,黏液和软骨样组织主要位于小叶内,因此小叶内细胞稀疏,基质丰富,为低细胞区。小叶内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新月形或短梭形,常伴有多极红染的星形胞质。细胞间为丰富的嗜碱性黏液基质。,染色均匀一致,很少有液化。有的小叶内间叶细胞呈明显软骨分化,形成软骨细胞和嗜酸性软骨基质,但仅19%的病例有大片成熟透明软骨形成。小叶周边细胞密度高,为富于细胞区,也是肿瘤的增生带,可出现核分裂。其细胞成分包括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圆形成软骨细胞样细胞和良性多核巨细胞,有时在成软骨细胞周围可出现小灶性窗格状或颗粒状钙化,形成类似软骨母细胞瘤的区域。纤维是三种基质中最少的,主要位于小叶之间的狭长分隔带,内有动、静脉血管和多核巨细胞。特征性的分叶结构,小叶内细胞稀疏,小叶周边细胞丰富,以及小叶内和小叶周边细胞和基质成分的不同和多样性,这种组织学特征是诊断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主要依据。有时相邻小叶富于细胞的周边部相互靠拢,内含血管可在低倍镜下形成类似肝脏汇管区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小叶内和小叶周边区的部分细胞,可出现形态学的不典型性,表现为核增大,形态不规则,染色质增多。这种局部的细胞不典型性并不代表肿瘤有恶性倾向,这也是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易于被误诊为黏液软骨肉瘤的重要原因。

病理鉴别诊断:

1.黏液软骨肉瘤

2.软骨母细胞瘤

3.黏液瘤和纤维黏液瘤

更多内容,请







































同是退热药作用大不同浅谈布洛芬和对乙
旺城温莎郡中国最全最美古镇你去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cs/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