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病例讨论四十



病史

患者女性,46岁,体检B超发现盆腔占位。无腹痛,无发热,偶有外阴部胀痛感。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既往史无殊。

MR图像如下:

答案往下

MR表现

子宫后方见团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矢状位T2WI病灶中心见线条状稍低信号,呈“漩涡”样改变,增强后病灶呈中等程度渐进样强化;病灶上缘边界清晰,下缘延伸入盆底组织间隙,局部向外阴部膨隆。

病理结果

(盆腔肿块)镜下见增生的血管以及围绕血管的胶原成分,胶原纤维间散在梭形细胞,倾向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免疫组化:ER(+),PR(+),SMA(血管+),S-(-),Des(+),CD10(-),Ki-67(2%阳性)。

讨论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Angiomyxoma,AA)是间叶组织良性肿瘤,女性好发,占到病例总数约90%。女性通常发生于会阴部及盆腔深部软组织,男性则多发生于腹股沟阴囊区域。好发年龄20-40岁。

组织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密度低或中等,细胞小而一致,呈梭形或星形,胞质界限不清,弱嗜酸性,细胞核表现良善,常为空泡状。丰富的粘液间质中含有数量不等的圆形中等血管或大血管,局灶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较大神经和血管周围有疏松排列的肌样细胞岛,是该肿瘤的一个特征表现,几乎全部病例结蛋白染色阳性,但S-均为阴性。

影像表现

MR特征性表现为“漩涡”征,即T2WI肿瘤主体呈稍高信号,中心见线条状稍低信号影,呈分层或漩涡样排列。与横断位、冠状位相比,矢状位能更清晰地显示这一特征表现。部分病例在增强后T1WI图像上亦可观察到此征象。这与肿瘤疏松的粘液基质背景下混杂的胶原纤维有关。此外,肿瘤易向盆底组织间隙内延伸、侵袭生长也是其特征性改变。MR的“漩涡”征结合其易向盆底组织间隙生长的特性,可有助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与盆腔神经源性肿瘤、肠道间质瘤、孤立性纤维瘤及腹膜后肉瘤进行鉴别。

参考文献1.SurabhiVR,GargN,FrumovitzM,BhosaleP,PrasadSR,MeisJM.Aggressiveangiomyxomas:







































白癜风哪里好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cs/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