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病变ldquo咽旁间隙恶性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 http://pf.39.net/bdfyy/bdfzj/
咽旁间隙恶性混合瘤

男,45岁,发现右颈肿物1个月余。

图1

图1A横断位T1WI示右侧咽旁多结节状肿物,呈等信号。

图1B横断位T2WI/SPIR示肿物呈中高信号,内可见更高信号区。

图1C横断位增强扫描示肿物明显强化,边缘可见无强化区。

图1D冠状位增强扫描示肿物强化明显。

右侧咽旁间隙恶性混合瘤。

咽旁间隙恶性混合瘤(malignantmixedtumorofparapharygealspace)发生于咽旁间隙的小涎腺,以混合瘤较为多见。真正的恶性混合瘤并不常见,被公认是起源于良性多形性混合瘤。病理上主要有三种形式: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肉瘤、转移性多形性腺瘤。86%起自于大涎腺,癌的成分多为未分化癌或腺癌,偶可见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的成分。

临床上肿块较小时可无症状,较大时可使咽腔变窄,而引起相应的症状。临床检查可见咽侧壁隆起,触诊有肿块。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MRI;可对病变的部位、范围、内部结构以及病变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准确评价。如果没有使用碘造影剂禁忌证,应常规行增强扫描,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CT呈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强化。

2.MRIT1WI为低至中等均质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肿物较大可有钙化或纤维化的低信号区。

本病需要与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鉴别。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有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肿瘤边界较清楚,CT平扫时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后有中度强化。MRIT1WI呈中等信号,T2WI信号增高。神经鞘瘤常可伴有囊性变。

发生于咽旁间隙的混合瘤较少,且无特征性表现,要注意和咽旁间隙其他肿瘤鉴别。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zz/1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