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S生物电手法秘籍全集共100集11
十一、股骨头坏死调理手法
股骨头坏死用大电。三期以下可以调,三期以上不能调。
股骨头坏死病因:
1. 长期大量饮酒,每天饮酒半斤以上血液中的游离子酸增多造成骨头内部血管栓塞,发生在股骨头就会坏死。
2. 长期大量服用激素造成骨质疏松也会造成股骨头坏死^
3. 由于外力的创伤造成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扭伤。
4. 体内有风寒湿气,风湿类风湿的人。
5. 肝、脾、肾、亏虚的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肾髓。
6. 糖尿病的人。
7. 烧伤烫伤人群。
8. 血液病和皮肤病。
9. 潜水病,长期从事潜水工作的人。水压对骨胳是有影响的。
三期以下可以调,以上不能调。
股骨头坏死症状:
1. 疼,间断性或持续性疼痛,针刺感带有麻涨的感觉。大腿内外臀部外出,髋关节膝关节。丨:
2. 活动受限,肢体伸缩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走路成鸭子步。
3. 患肢怕凉无力,走路拖着走,久而久之肌肉萎缩,一条腿粗一条细,严重了颇型,在严重拄拐。夜间,劳累过度疼痛感会加长。
调理手法:
询问禁忌症,把督脉开透。
—共三部分
腰部:命门穴上五指处中枢穴到长强穴是调理的重要部位。口决:竖三条横三条上油安抚。竖三条:一条起长强到中枢止点刺点透为止,起长强滑指到中枢八次以上。二条中枢平齐两
侧膀胱经盲门穴到环中穴点刺点透为止,滑指八次。三条对应二条。重做腰部。横三条:长强起到中枢平分三条横带。起夹脊穴往下点刺到人体一半点透,滑指点透为止,两边一样。腰眼穴跟阿是穴先点刺激活,后分别上油8.7.9.11.1,顺时针安抚时间要长,起到修复细胞的作用。臀部:口诀:三条线,四个点。一条线,承扶穴内侧两指往上点刺至腰眼拐至腹股沟。二条线,承扶穴到秩边穴拐到股骨头强刺时间长一点。三条线,承扶穴外侧点刺到环跳拐到股骨头强刺时间长。先点剌再滑指时间长次数多一些。四个点,承府,环中,环跳,阿是,重复点刺。阿是上油8.7.9.1。整个臀部安抚时间长。腿部:(四条线,四个点)
四条线:
1.腿上膀胱经,承扶穴、委中穴、委阳穴到后跟。
2.环跳往下到股骨头往下到脚踝点刺后滑指。
3.大腿内侧,从下往上肝、脾、:肾经、内脚踝、太虚点刺至大腿根
4.双手点刺腹股沟测试肾经通不通,不通会有憋、涨、痛的感觉。胃经腹股沟到解溪穴点刺滑指八次。
四个点:
1.委中、委阳。
2.三阴交穴重复点刺,上油8.19.1长时间安抚。
3.腹股沟一个点点刺上油8.7.9.1_
4.血海穴统领全身气血点刺上油8.7.9.1。
排风:膝盖两侧两手对刺。一手膝盖两侧,手中指、食指到解溪穴。双手搭肩往下走内、外关穴停留四十秒到合谷、后溪穴收电。
十二、骨刺调理手法
骨刺病因:
称骨质增生、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等,是一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骨刺临床表现:
疼痛是骨刺的主要症状,随疾病发展逐渐出现晨僵,粘着感及关节挛曲、肌肉挛缩等表现,体征主要有关节肿胀、关节弹响和关节活动受限。骨刺易累及指间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颈椎及胸椎等,此外还可见于肩锁关节、颞下颌关节、肘关节等。
骨刺患者早急性期可出现股四头肌g挛,后期膝盖骨刺的症状会有肌肉萎缩,关节活动时明显受限,经常疼痛,关节边缘变形增粗。最后关节固定于半屈曲状态凌落
调理手法:
取穴:阿是穴、相应经穴上油8.7.1,点刺,滑指一圈。
操作方法:双手抚于患部,适量用电,逐渐加量,每一部位3-5分钟,15-30分钟不等,多处患者可能时间更长,最多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一天一次。腿上的十大穴位点,经过疏通后,梳理腿部。加用8号泥疗音效果会更好(禁用9号油和膏)。
十三、臀和腿调理手法
调理手法:
臀部:口三条线,四个
一条线,承扶穴内侧两指往上点刺至腰眼拐至腹股沟。
二条线,承扶穴到秩边穴拐到股骨头强剌时间长一点。
三条线,承扶六外侧点刺到环跳拐到股骨头强刺时间长。先点刺再滑指时间长次数多一些。四个点:承府,环中,环跳,阿是,重复点刺,阿是穴上油8.7.9.1。整个臀部安抚时间长。腿部:口诀:四条线,四个点。
-条线,腿上膀胱经,承扶穴,委中穴委阳穴到后跟。
二条线,环跳往下到股骨头往下到脚踝点刺后滑指b
三条线,大腿内侧,从下往上肝脾肾经,内脚踝,太虚点刺至大腿根。:
四条线,双手点刺腹股沟测试肾经通不通,不通会有憋、涨、痛的感觉。胃经腹股沟到解溪穴点剌滑指八次。
四个点:
委中、委阳。
三阴交穴重复点刺,上油8.7.9.1长时间安抚,
腹股沟一个点点刺上油8.7.9.1。
血海穴统领全身气血点刺上油8.7.9.1。
排风:膝盖两侧两手对刺。一手膝盖两侧,一手中指食指到解溪_双手搭肩往下走内外关穴停留四十秒到合谷后溪穴收电。
十四、崴脚和扭伤调理手法
调理手法:
患者取仰卧势,双手沿扭伤和崴脚的部位来回梳理几次,然后在足三里,阳陵,悬钟,昆仑穴上点刺圆揉,上油8.1,然后一手抓住脚指头,:一手握住脚跟,上下左右摇动几次,这样疼痛感立减。
十五、踝、腕、肩关节扭伤调理手法
临床常见,多为活动姿势不当,剧烈运动、外伤(骨折错位不在此列。如果骨折则需骨科接骨,错位需复位后再用此法)所致。表现疼痛难忍,运动受阻,红肿疲血。穴位多为阿是穴或病灶近区穴位。
调理手法:
坐位或卧位此疗法可不用通达督脉,直接治疗患处,一般15-20分钟,治疗后痛苦明显减轻。重者可一天2-3次,3-5天即愈。
十六、腰扭伤调理手法
临床极常见,多因有风湿病史或运动姿势不正,过度负重、剧烈运动、外伤所致。发病时腰部疼痛难忍,身体活动受限,甚至深呼吸痛甚。
调理手法:
取穴:肾俞两侧,委中、承山、环跳、阿是穴,操作方法:一般取俯卧位,先通督脉后按压穴位,疼痛均能在治疗中慢慢缓解,每位穴位1-3分钟,阿是穴时间可加长,一脚作完再换另一只脚。用同样办法再治一次.治疗完毕均能自己活动,痛苦明显减轻,有效率是百分之百。重者可一天2-3次,3-5天后即痊愈。
十七、肌无力调理手法
调理手法:
正常开背后补肾的手法用油8.7.11.1。把八谬和屁股上的结节做开,上油8.7.1。整条腿的阳面向下做,阴面向上做,因长期不方便行走肌肉发硬或有结节一定要做软、做开,特别是每一个关节要多用油重做,从脚上把风排出来,在做肩颈,颈椎往下推,用油8.7.1,再做风池、风府和环枕筋膜。然后做肘关节,从胳膊把风排出去。
为什么要做全身?是因为肌无力,不是说她就是肌肉无力,是患者的整个身体素质都不好有的是肌肉无力,有的是筋骨无力,严重的还有可能喘气都无力,吞咽无力,最后不能进食。根据肌无力的情况灵活运用,产品:大桶粉,平酸灵,清净,钙盈,龙凤欢,全营养,这是最基础的产品。
十八、腰肌劳损调理方法
腰肌劳损的病因:
1. 腰部慢性积累性损伤:职业原因需长期弯腰操作者,或因姿势不正,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被牵拉状态,久之腰肌产生慢性损伤,出现腰痛。
2. 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受伤肌肉未得到充分修复后遗慢性腰痛。
3. 少数为腰椎有先天性畸形,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4. 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的症状:
腰肌劳损主要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特征:
1. 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 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 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 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 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渗吸疗法常用穴位:阿是穴
食疗:A1胶囊、A7胶囊每日二次,每次各三粒。
专家建议?.家庭日常饮食主食中添加调节粉剂。
注意:防止腰部损伤,定时活动劳累的肢体,避免风寒湿邪g清心节欲
十九、静脉曲张调理方法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
静林曲张的病因:
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主要病因为股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另外一种重要病因见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因其往往合并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表现出浅表静脉的迂曲扩张。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因为深静脉回流不畅,发生浅静脉代偿性的迂曲扩张;下肢动静脉瘘、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也可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表现;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如布加综合征,也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症状:
1、喪层血钤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1腿部行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鞞、脱屑、瘙痒,足踝水肿。
3、 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剌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
4、 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5、 局部坏疽和溃疡。
调理手法:
开背后重做肾俞,八醒,并点刺承扶,殷门,血海,复溜,委中,委阳,承山,三阴交,涌泉,并顒承扶以下膀胱经往下滑指最少十次以上,这里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最好在做前用热水泡一下脚,以利点按涌泉穴。
2. 其它穴你可以忘点,但承山和涌泉你若忘点,将事倍功半。
3. 承山和其它辅助穴先点,其次滑指往下捋小腿,最后点刺涌泉穴,以产生胀痛感为度。
4. 在此过程中从肾经太溪穴分别向脚跟方向和拇指尖方向滑几次指,会有奇效的。
5. 滑小腿时勿大电,适中偏小则为适宜。
用油8.7.9.11.1,按普通上油外,11号油重上肾俞及八膠,7号油重上曲张处及承山、涌泉穴。可能有人会问:几次见效?静脉曲张就像通下水道一样,好多年造成的堵塞你就不可能一下子给打通,必须一点一点地掏。当然显效的话有的数次甚至一次就有明显效果,有的会多些,一般调理次数10到20次之间便可调愈,个别会延长。
二十、坐骨神经痛调理手法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包括: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丛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病因:
1.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为坐骨神经鞘膜纤维织炎所致,也有因神经纤维瘤引起者。本型临床少见,往往与体内感染源有关。
2.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在其通路上。因受其周围病变压迫或刺激引起症状。在坐骨神经出梨状肌后各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痛,又称干性坐骨神经痛。
(1) 神经根痛病变为肿瘤、囊肿与纤维变性、椎间盘突出、骨性椎管豉神经根管狭窄、椎体肿瘤、脓肿压迫等;
(2) 神经干病变,如外伤、肿瘤、炎症、营养缺乏:
(3) 骶丛病损,如外伤、湓腔感染、肿瘤、慨髂关节炎等;
(4) 反射痛,来自腰骶或骶髂关节病损,膝外侧半月板或胭窝囊肿。股骨感染、
肿瘤等;
(5) 周围血管病损。
坐骨神经痛症状:
1. 临床特点
(1) 一侧腰臀部疼痛并向股后及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放射。
(2) 患胜直腿髙举试验阳性,沿坐骨神经干有压痛。
(3) 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4) 患肢肌张力减退,以腓肠肌尤甚。
2, 根性坐骨神经痛:
(1) 一般发病较急,初起有下腹背部酸痛、钝痛及腰部俚硬、不适等感觉。
(2) 疼痛自腰部开始,向一侧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和足背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少数向双下肢放射。
(3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时,疼痛明显加剧。
4) 常有特殊的减痛姿势(站立时腰向健侧弯,患肢微屈)
(5) 病变水平腰椎棘突及横突压痛明显,而神经干压痛较轻。
3.干性坐骨神经痛:
(1)起病缓慢,腰痛轻或无疆痛,主诉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等坐骨神经通路和支配区放射痛。
?压痛点多在坐骨结节与大粗隆之间,或腓骨颈部。
⑶增加腹压时,疼痛无明显加剧现象。
调理手法:
通督脉,重做膀胱经,放松腰部肌肉(5-10分钟),用力按揉脊椎两侧的肾俞、大肠俞,圆揉、点刺八谬穴,揉热做透就好,再对环跳进行圆揉。
取穴:腰俞、膝阳关、环跳、殷门、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肾俞、秩边、大椎。上油8.7.9.1(根据病情分别选用)。严重者可用7.9.1号泥疗膏。
操作方法:双手先以滑指循经络疏导,明显疼痛点则用园揉法,强刺法,每个穴位3-5分为宜。每次15-20分钟,一天一次,十次一疗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by/6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张军1月21日福州1月24广州疑难杂病
- 下一篇文章: 陈健1月20日济南1月24日重庆疑难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