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专家教你,几招排查乳腺癌
每年的4月15-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是第22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癌症防治,我们在行动”。作为一项波及全国的大型科普宣传和公益活动,它对传播科学理念、普及抗癌知识、坚定抗癌信心、战胜癌症恶魔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医生也想跟大家聊聊肿瘤,今天咱们讲乳腺癌。
说起乳腺癌,我们会想到很多明星,姚贝娜、阿桑、“黛玉”陈晓旭等,他们都年纪轻轻就被乳腺癌带走。
大家先来看组数字:
在中国,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第1的癌症;
截至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中,有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12.2%和9.6%。
在中国,平均美丽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费用是美元。
12.9%的家庭难以承担乳腺癌昂贵的医疗费用。
乳腺癌是城市女性排名第1病发的癌症;农村女性排名第4的常见癌症;
乳腺癌的2个发病高峰期:一个在44-55岁;一个在70-74岁。
到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万,发病率将从不到60例/10万女性(年龄在55岁到69岁之间)增加到超过例/10万女性。
中国每年对以上数字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为了给大家普及乳腺癌防治知识,提高乳腺检查意识,本周二我们的微访谈邀请到了北京医院的王建东主任,来给讲讲乳腺那些事儿~
?王建东?
北京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乳腺癌的诊断及综合治疗;乳腺相关手术;对不能触及的乳腺病变在超声、钼靶及核磁共振(MRI)引导下定位切除、活检等。导管周围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手术治疗,乳腺整形手术等。
今天的主题是乳腺问题,首先请王主任给大家科普一下,男性是否也有乳腺,是否也会得乳腺相关疾病呢?男性也是有乳腺的。在青春发育期前,男性女性的乳腺是一样的。进入青春期,女性乳房在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下开始发育。男性也会得乳腺癌,概率只有女性的1%。炎性疾病,有一种特殊的炎症,叫非哺乳期乳腺炎,这种炎症在男性中也可以看到。
谢谢主任,我在一个月前检查一侧乳房有结节,这个月月经结束后一天有刺痛感,第二天刺痛感便消失,想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刺痛感?是否需要重新做超声波检查,看结节是否在长大?发现有结节后一般需要多久做一次超声检查?如何调理或者服药能让乳腺结节变小或者慢慢消失?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防止乳腺结节与乳腺增生?这一个问题涵盖内容太多了,我们慢慢说~
乳房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疲劳、紧张、情绪低落等都可以造成乳腺的不适。正常成年女性大多都会有刺痛感经历。
如果超声发现结节,超声报告单上一般都会有个分级,这个分级叫做BI-RADS分级,是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如果这个分级是3级或者2级,可以考虑是良性,一般半年复查一次即可。请广大女性朋友牢记:如果乳腺有结节,首先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乳腺疼痛可以调理和服药,但要具体分析,考虑结节大小和良恶性。但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吃了就好的。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压力太大,不要过度疲劳,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健康饮食。
如果没有强烈需求,我不建议滥吃、盲目吃保健品的;目前保健品种类繁多,如果非要吃,应请教中医,对症吃保健品。
乳头凹陷怎么办?如果乳头凹陷严重,像火山一样,甚至有裂隙对哺乳是有影响的,属于发育不良。手法矫正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成年女性基本都会有乳腺类疼痛的经历呢?我的乳腺有轻微增生,右侧咯吱窝有一个小疙瘩,来例假前会疼,之前检查说是副乳。现在怀孕50天,感觉小疙瘩有长大,到底要不要紧?内衣和饮食有需要注意的吗?我做科普讲座时做过调研,极少有成年女性举手说她的乳房没有疼痛过。所以说,大部分女性都经历过乳腺疼痛、刺痛的感觉。
女性在胚胎时有很多对乳腺原基,随着发育成熟,乳线上头侧第四对的乳腺原基发育外,其余的发育就形成副乳。副乳可以随月经、怀孕等发生变化。因为怀孕期,雌激素孕激素变化,所以副乳随着时间增长也有些长大或胀痛,这个是不要紧的。但如果发现副乳内有结节,最好尽快去看医生,做专科检查。
副乳从饮食上没有特殊要求,孕妇正常饮食即可。
检查出乳腺有小叶增生,偶尔有一侧乳房会有刺痛感,需要进一步检查吗?关于乳腺增生的诊断,在学术界还是有争论。有一种说法认为乳腺增生不算一个诊断名词,因为比例很大,这么说来不算是个病。就像人老了会长皱纹一样,随着年龄增长,乳房也会有变化,比如,有疙疙瘩瘩的感觉,超声结构紊乱,疼痛等。大家听到这些名词都害怕跟乳腺癌扯上关系,但我们平常说的乳腺疼痛、增生跟癌症是没有特定关系的。
从医学角度上来讲,与乳腺癌有关的增生,是病理上诊断的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患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但也不是有不典型增生就一定会患癌乳腺癌。患有不典型增生做乳腺检查时需要跟医生说明并且检查的更仔细。
如果医生触诊发现增生情况,我们一般建议患者再做一个彩超检查。触诊能摸到的多数是比较大的肿块及位于乳房浅表的肿块。
女性检查乳腺科或普外科时,医生会根据年龄及乳腺变化情况等作出建议,是否需要做超声,钼靶,甚至核磁检查。如果发现乳腺不舒服需要做检查,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听医生的话。
乳腺纤维瘤和结节是一回事儿吗?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手术吗?乳腺纤维瘤对怀孕是否影响?乳腺纤维瘤是来自乳房的良性病变,它是个病理诊断。也就是前面讲的通过穿刺或手术切除,由病理科大夫作出的诊断报告,判断是个乳腺纤维瘤。
结节是正常乳腺纤维内出现的异常的,大小不等的占位,也就是平常说的“小疙瘩”。结节和肿块,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区分。一般来讲,小于2cm的叫结节,再大一点的叫做肿块。结节和肿块,不论大小,都有可能是良性,也有可能是恶性;不能单纯根据大小确认良、恶性。
如果发现乳腺结节,那么毫不犹豫就需要尽快找医生做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超声等临床检查。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医生会建议病人定期复查、做穿刺或手术切除来明确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比较常见,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病因。我估计大家比较担心的是社会上有种谣传——怀孕时要切掉结节肿块,避免孕激素雌激素刺激肿块快速增长。但总体上来说,多数的乳腺良性肿块在怀孕期间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烧,通乳三次烧退了肿也消了,现在还剩一个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的结节,不疼,质地硬。请问能怎么消除?哺乳期乳腺炎确实很常见,妈妈受罪,宝宝也吃不上奶,让人心焦。对于这个提问的患者,结节不疼且质地偏硬,医院做个超声,让医生作出诊断,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的一般不建议马上去做手术,正常哺乳即可。
我还想提醒一句。现在好多所谓的通乳师疏通乳管,如果乳房已经出现明显的红肿和疼痛,就不要去按了。
现在有很多药物及按摩院宣称可以防治乳腺疾病,比如口服月见草油,或者日常做美容院的胸部按摩疗程,对于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疾病会有所帮助吗?实际上,现在国外的教科书已经不叫乳腺增生病了,叫做乳痛症。治疗上,西方国家认为治疗乳腺疼痛比较见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口服月见草油。
我也听病人跟我提过,每个月花很多钱到美容院做按摩,避免乳房疾病。但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该咋回答。
医学上,我们讲究一个循证医学证据。就是通过随机分组,和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出两个方案的优劣。而美容院按摩的观点,我没有看到循证医学的证据,所以没办法评判到底有没有帮助。
乳腺专科检查是指什么?有同事说是专门的乳腺癌早筛的检查,我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乳腺专科检查没有明确定义。作为一名乳腺专科的医生,我认为,乳腺专科检查就是乳腺医生对前来就诊的乳腺患者的乳房情况进行的综合检查。包括,视诊,手诊,触诊;配合超声,钼靶或核磁进行的穿刺、甚至手术等审查,都在专科检查的范围之中。这跟乳癌早筛检查涵盖的内容是有所区别的。
乳腺癌现在是不是都是保乳治疗,保乳治疗的生存率怎么样?乳腺癌并不全是保乳治疗。江湖谣传,“保乳不保命,保命不保乳”——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事实上,保乳治疗的和乳房全切的生存率是一样的,因此,有保乳指征的患者应该去争取保乳治疗。
乳腺肉瘤和乳腺癌是一回事吗?乳腺癌能摸到肿块吗?怎样早期发现?哪些因素可以避免发病?乳腺肉瘤和乳腺癌不是一回事儿。从肿瘤起源上来说,他们来自不同的组织。治疗上讲,乳腺肉瘤以手术为主,多数对放化疗都不敏感。而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样。
长得比较浅的肿块是能摸得到的,但很多乳腺癌是摸不到肿块的。
大家对乳腺癌越来越重视,想要早期发现乳腺癌,就要积极参与体检,包括乳腺超声的检查等。不要等到摸到大疙瘩采取做检查,那就没有早期发现的意义了。
根据不同年龄要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法。医院乳腺科沟通,不要自己诊断。正常女性建议一年做一次到两次乳腺超声。
目前还没有确定哪些因素一定可以引起乳腺癌。但健康作息,饮食,运动和劳逸结合对于防治发病都是有益的。
乳腺癌手术后复发了,还容易治愈吗?乳腺癌是目前在实体瘤里面治疗效果非常好的一种肿瘤,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超过90%。
但即使这么高的五年生存率还会出现复发和转移,复发和转移后配合医生治疗,五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40%-50%。复发患者,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希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下期预告下期时间:每周二晚8:00微访谈开始直播。每周一晚收集问题,公布座谈的医生大咖。
广告说得好,早起咳嗽痰多,这是慢性咽炎的表现!常年鼻塞流鼻涕;天气再暖和,都有恼人的鼻子不通气儿!——
下期话题:甩不掉的慢性耳鼻喉!
如果这也是困扰你的问题,就快来参加吧!
特邀嘉宾:保持神秘,下周一公布,继续期待吧~
加入方式:
1.添加hdf-live,并注明微访谈。当值小编会把您拖进群里。
2.直接扫群码加入。横纹肌肉瘤真的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吗足浴的养生功效你知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wyc.com/qwlbyw/1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乳腺增生结节严重吗nbsp按摩治疗乳
- 下一篇文章: 一个农村和一个城市孩子患癌的家庭命运